高山流水,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。出自《列子·湯問》。高山:高峻的山,亦比喻崇高的德行。流水:流動的水,比喻接連不斷。
相關(guān)介紹
“高山流水”在人們的用典實(shí)踐中,這一典故逐漸發(fā)展出七十余個典形和樂曲高妙、相知可貴、知音難覓、痛失知音、閑適情趣等典義,還存在典故反用現(xiàn)象。
“高山流水”最先出自《列子·湯問》,傳說伯牙善鼓琴,鐘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志在高山,鐘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?!敝驹诹魉?,鐘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?!?伯牙所念,鐘子期必得之。子期死,伯牙謂世再無知音,乃破琴絕弦,終身不復(fù)鼓。后用“高山流水”比喻知音或知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