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建考完后,相信考生都在各種估分對答案,有的會從嚴估到松估進行2~3遍,有的是各大機構(gòu)都估個遍,取個平均值作參考。為了知道個大概成績,大家也是不容易啊……
不過,對完答案,有的考生信心滿滿就等拿證了,有的考生直接開始準備下一次考試。
最難受的就是估分在合格線附近的考生,看著這個分數(shù)真是吃不好睡不好,一想起考試時自己丟了不該丟的分就恨不得扇自己。
那估分和實際得分到底能差多少呢?如果我估分96,今年上岸的幾率有多大?
下面,本站編輯收集了往屆考生的估分和實際得分的情況,給大家做個對比和參考!
# 超級驚喜型
# 估分高手型
# 估分失敗型
為什么有的人估分和實際得分差那么多呢?
①并不是意思對了就得分
之前有位考生考后估分110-120分之間,結(jié)果出分只有98分,主要原因就是他答題的時候習慣按照經(jīng)驗作答。
專業(yè)術(shù)語和平時用語有出入,改卷老師難以捕捉到得分點,分數(shù)就會有差異。
②部分題目有歧義,爭論不休
每年一建考試的時候都會有一些題目引發(fā)大家激烈地爭論,有些題目大家甚至會爭論好幾個月。
標準答案不公布,我們無從得知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,最后出分也會和預(yù)想有差異。
③案例題每一問的得分不公布
上學期間,我們做的試卷上都會標明每一問的得分,對完答案心理大概就有底了。
但是一建考試的案例題是不給每小問得分的,而且每一問的分值也不是平均覆蓋的,這就讓我們很難準確預(yù)估自己的分數(shù)。
④每個人估分的標準不同
有的人估分很嚴,自己稍微不確定的題就不算得分,有的人估分比較寬,覺得差不多踩到點了就算分,所以最后出成績就像開盲盒一樣。 其實對于如何估分,有位伙伴說的非常好:估分的時候從嚴估計一次,從寬估計一次,實際的分數(shù)可能就在兩條線之間。
很多同學都說今年題出得偏,試卷難度大,過考希望不大。本站編輯覺得對于成績還是不要太早下結(jié)論。
題目簡單,大家都會,改卷就會嚴一些;題目難,大家都不會,改卷就會松一些。過與不過,只能等到出分那天才能知道。
一建考試已經(jīng)結(jié)束了,不管12月出分的結(jié)果如何,至少我們曾經(jīng)都為了它努力過,我們現(xiàn)在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成績。
盡人事聽天命,放寬心,繼續(xù)大步向前。